地下室東側墻體單側支模施工方案(無構造柱方案)
地下室東側墻體單側支模施工方案 1 編制依據 序號 名 稱 編 號 1 本工程結構、建筑設計施工圖 2 本工程所在區域自然及環境條件 3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2002 4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 GB50108-2001 5 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8-2002 6 建筑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2-2002 7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3-2002 2 工程概況 北京安定醫院門診病房樓及附屬用房工程位于安定醫院現狀院區東側,地下兩層,地上四層,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面積為:19897平米。建筑總高度18米。 本工程場地狹小,基坑護坡采用直徑600mm(圈梁800mm)的垂直護坡樁加土釘墻(自然地坪以下3.5米范圍采用,放坡寬度為700mm,坡肩500mm)。(1)而建筑物東側為安康東路,規劃紅線與安康東路西側便道西邊重合。(2)西側便道寬度為3米。(3)經與各方協調爭取,同意將施工圍擋搭設在西側便道上,但必須留出1米行人寬度。(4)東側地下室外墻距離規劃紅線僅僅為400mm。(5)地下室外墻距離施工圍擋僅為2.4米。(6)結構外墻距離護坡樁邊:2.4-0.8-0.7-0.5=400mm。見附圖一。 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在地下室東側施工中不留肥槽,采用地下現澆混凝土結構單側支模施工方案,外墻防水采用外防內貼法施工。上述施工內容中,防水施工與常規施工方法相同,但防水導墻砌筑與外墻單側支模不同于常規施工,是控制好施工質量的難點和重點。 單側支模范圍從北往南:(1)長:8.075米,高度:-15.2米至-6米(9.2米)。(2)長:55.65米,高度:-15.2至-4.25米(10.95米)。(3)長:67.375米,高度:-15.2米至-6米(9.2米)。(4)長:1.8米,高度:-8.5米至-6.5米(2米)。 3 防水導墻砌筑 單側支模用的防水導墻按擋土墻考慮,砌成240mm厚,由于護坡樁存在偏差,防水導墻厚度按照300mm考慮。自墊層砌筑至-6米或-4.25米,分三步砌筑,(-15.2米至-12.0米,-12.0米至-8.5米,-8.5米至頂);部分由-8.5米砌筑至-6.5米。(一次砌筑到位)。每步的頂上與中間部位設置240mm(寬)*200mm(高)的圈梁,用C20的細石混凝土澆筑。防水導墻內側用1:2.5水泥砂漿做20mm厚的放水找平層,待防水施工完成后,再做20mm厚1:3水泥砂漿保護層。為防止墻體鋼筋扎破防水卷材,及因墻體沉降撕裂卷材,在20mm厚保護層外側粘貼50mm厚膨脹聚苯板。之后就可以進行墻體鋼筋的綁扎。 3.1 工藝流程: 柱鋼筋——砌筑——綁扎圈梁鋼筋——圈梁模板及混凝土——墻面抹灰——防水施工——防水保護層——綁扎外墻鋼筋——外墻模板混凝土——上層導墻 3.2 主要施工工藝 (2)砌筑、配筋帶、圈梁 a)磚墻砌筑前,墊層表面應清掃干凈,灑水潤濕,先盤墻腳,每次盤腳高度不應超過五皮磚,隨盤隨靠平,調直。水平灰縫厚度及豎向灰縫寬度為9至11mm。 b)砌筑墻體中每500mm設一道通長拉結構造筋(2根d=6mm),與構造柱進行拉結;每層圈梁截面尺寸為240*200mm,配筋為4根d=14mm,d=8mm@200mm,箍筋或構造鋼筋末端均做40mm長彎鉤;圈梁、構造柱采用C20細石混凝土澆筑。 C)為保證墻體穩定,將墻體內配筋(水平間距4m)焊接到護坡面的水平筋上(間距1.2m),即在每兩個構造柱中間部位焊接。 d)防水做法:防水卷材采用1.5mm厚三元乙丙防水卷材。防水由基礎墊層直接做到放水導墻上,一直做到防水導墻的頂端,然后再在防水導墻上方壓蓋一匹磚,待放水導墻旁邊的外墻施工完畢后,在做到外墻上。 4 東側地下室外墻模板施工 東側地下外墻施工關鍵在于控制模板支撐體系穩定和混凝土澆筑。 4.1 模板支撐體系選擇: 該工程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內部沒有可以作為水平支撐點的混凝土構件,所以采用模板支撐斜撐的方式 ??紤]地下室模板采用小鋼模,當單側支模時這部分外墻模板無法采用對拉螺栓將其拉結鎖緊,混凝土的側壓力完全由模板的背支撐來承受,這就給模板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模板的背楞及支撐設計如下。 (1)水平背楞 模板立好后,先固定水平背楞。水平背楞采用雙d=48.5mm鋼管,從底口向上,2m以下間距不大于400mm,2m以上間距不大于600mm。 (2)豎向背楞 水平背楞固定好以后,再固定豎向背楞。豎向背楞也采用雙d=48.5mm鋼管,間距不大于600mm。 (3)支撐 豎向背楞固定好以后,在支撐線上幫上舊木方(保證能夠整體受力,且支撐牢靠),再將支撐(d=48.5mm鋼管+U托)固定好,單側支撐體系如下圖所示: 4.2 模板驗算 參照其他工程經驗,該工程所選模板及支撐體系的強度均能滿足要求,現只對其剛度進行驗算。 (1)荷載 a)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垂直面模板取4KN/m2。 b)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側面的壓力標準值 采用內部振搗器,按下列兩式計算,并取最小值。 (1) (2) 式中:F——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的最大側壓力,KN/m2。 ——混凝土的容重,24KN/ m3。 T0——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取T0=5h。 V——混凝土的澆筑速度4m/h。 H——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筑混凝土頂面的總高度,取H=2.98米。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不加外加劑時取1.0,摻具有緩凝作用的外加劑時取1.2。 ——混凝土塌落度影響修正系數。當塌落度小于30mm時取0.85,50——90mm時取1.0,110—150mm時取1.15。 由(1)式得F=60.72KN/ m2。 由(2)式得F=71.52 KN/ m2。 取二者最小值得F=60.72 KN/ m2。 C)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水平荷載2 KN/ m2。 (2)鋼管背楞剛度計算 按墻體底部最不利位置計算,計算見圖為連續梁,如下圖所示: f=(3qL4)/(384EI) (3) 式中:E——彈性模量,為2.06*108 KN/ m2。 I——慣性矩,0.45*10-6 m2。 q——側壓力,q=23.7 KN/ m2。 則f=0.3mm。 墻體模板體系剛度滿足要求。 4.3 模板安裝施工方法 (1)安裝前準備——模板安裝——設置背楞及斜撐——模板驗收——澆筑混凝土